熱搜關鍵詞:
本文目錄
長鐘鼎的歷史? 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館之寶拍攝?“鼎”是商周時期最高權利的象征,鐘是王家大典的禮樂之器。商周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字遺存,大多是鑄在鐘鼎上的銘文,鐘鼎文因此得名。鐘鼎文亦稱金文,秦以銅為金,故而得名。商代中后期到周,是鐘鼎文流行到發展的黃金時代。到周代,鐘鼎文發展到高峰。
鐘鼎文是鑄刻在金屬表面上的,大部分是先將文字刻成母范,然后再將金屬融化后澆鑄而成。這樣,無形中留存下很多書寫的信息,為今天我們對古代金文和書法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材料。
鐘鼎文遺存的作品很多,主要代表作品有《司母辛鼎》、《大盂鼎》、《毛公鼎》等。其中《毛公鼎》宏篇巨制,是最長的鐘鼎銘文。具有特殊的研究價值。
《毛公鼎》(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館),產生于西周宣王時代。銘文497字,分32行。字形取縱勢呈上下長方。筆法圓潤,結字精嚴而瘦勁。豎行排列,章法整飭,氣勢磅礴。為西周晚期鐘鼎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同時也為今天我們研究鐘鼎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。
有九大鎮館之寶,分別是:
春秋·鄭 蓮鶴青銅方壺
商武丁時期·“婦好”青銅鵠尊
商·杜嶺方鼎
春秋·云紋銅禁
唐·武曌金簡
西周·玉柄鐵劍
新石器時代·賈湖骨笛
西漢·四神云氣圖
北宋·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
【本文標簽】
【金屬外殼】版權所有
咨詢熱線
13751188387